欢迎访问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网站

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各区动态

六合区:“三重维度”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全面振兴同频共振
责任编辑:  文章来源:六合区  发布时间:2023-07-07 11:30  阅读次数:显示稿件总访问量


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互融互促,六合区依托“红石榴家园”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,打造互嵌式民族团结和谐家园,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、常开常艳。

突出阵地创建,推动“多点开花”。因地制宜、整合资源,在全区各街镇建立“红石榴家园”“红石榴广场”等特色阵地,截至目前,共打造“红石榴家园”省级7个、市级25个,实现学习有场所、活动有阵地、工作有品牌。同步推进“互联网+民族团结”行动,建成“心灵驿站”,发展壮大网络宣传阵地。开通微信服务群,方便各族群众“键对键”分享信息、“面对面”沟通情感,以特色鲜明的统战阵地为“关键点”,辐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的“全方面”,多点开花、以点连面,共建各民族和谐相处、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。在省内唯一享受民族乡待遇镇竹镇镇,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、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作阵地,不仅如同美丽乡村里的“石榴花”一般,扮靓了多彩竹镇,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,更成为六合区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地。

突出产业发展,推动“成果共享”。以特有的文化生态资源带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,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,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相结合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竹镇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雨花茶农旅融合建设项目稳步推进,为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;程桥街道池杉湖经过持续保护修复,已从“年年水患、无人沼泽”变成“池杉密布、千亩荷塘、百鸟栖息”的生态湿地公园、省级“红石榴家园”,“农旅融合”融出了乡村振兴、生态文明的好光景。以生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为依托,积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,以产业促就业,有效拓展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平台,让当地居民的钱包腰包更“鼓”、精神文化更“富”。程桥街道金庄社区引进智慧农业科技资源,打造形成以优质稻米、特色水果、有机莲藕为特色的生态种植产业格局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南京民族塑胶厂(集团)的各族工人从车间学徒工做起,在从门外汉成长为生产骨干、技术人才的同时,也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。

突出文化创新,推动“全面出彩”。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,将民族特色文化融入“红石榴家园”建设中,使“红石榴家园”成为宣传民族政策的示范窗口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、联络服务各民族的温馨家园,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。雄州街道探索形成“红石榴+”特色民族工作法,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布置温馨场景,融入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,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、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,通过红石榴同心议事亭、周末“智慧课堂”,为民主协商议事、儿童教育托管提供交流空间和服务保障;竹镇镇依托“千年古镇、绿色生态、红色故里、民族风情”特色名片,在文体赛事、节庆活动中组织开展手狮舞、高跷舞龙、摇花船、跑马灯等民俗表演活动,编排《钓金龟》《坐宫》《打虎上山》等经典京剧曲目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提升群众人文素养;发挥“六合同心”统战宣传矩阵效应,广泛发动全区统战成员,传承保护六合文庙、明清老街等历史人文资源,创新发展民族女子高跷舞、农民画、旗袍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以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民族民俗活动推进民族团结工作,将各族群众牢牢地“聚”在一起,同心画“圆”、共唱团结“歌”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示民族之美。
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